是不是经常听别人讲,加个试试看,加个下拉电阻试试看,是不是还在疑惑上下拉电阻是什么,该怎么用,什么时候用,有什么用途? 1.什么是上下拉电阻 ...
2024-03-16 286 单片机
开机的时候为什么为复位在电路图中,电容的的大小是10uf,电阻的大小是10k。所以根据公式,可以算出电容充电到电源电压的0.7倍(单片机的电源是5V,所以充电到0.7倍即为3.5V),需要的时间是10K*10UF=0.1S。也就是说在电脑启动的0.1S内,电容两端的电压时在0~3.5V增加。这个时候10K电阻两端的电压为从5~1.5V减少(串联电路各处电压之和为总电压)。所以在0.1S内,RST引脚所接收到的电压是5V~1.5V。在5V正常工作的51单片机中小于1.5V的电压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而大于1.5V的电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所以在开机0.1S内,单片机系统自动复位(RST引脚接收到的高电平信号时间为0.1S左右)。
按键按下的时候为什么会复位在单片机启动0.1S后,电容C两端的电压持续充电为5V,这是时候10K电阻两端的电压接近于0V,RST处于低电平所以系统正常工作。当按键按下的时候,开关导通,这个时候电容两端形成了一个回路,电容被短路,所以在按键按下的这个过程中,电容开始释放之前充的电量。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容的电压在0.1S内,从5V释放到变为了1.5V,甚至更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为各处之和,这个时候10K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5V,甚至更大,所以RST引脚又接收到高电平。单片机系统自动复位。
1、复位电路的原理是单片机RST引脚接收到2US以上的电平信号,只要保证电容的充放电时间大于2US,即可实现复位,所以电路中的电容值是可以改变的。
2、按键按下系统复位,是电容处于一个短路电路中,释放了所有的电能,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加引起的。
下面几种延时复位电路,都是利用在单片机RST引脚上外接一个RC支路的充电时间而形成的。典型复位电路如图(a)所示,其中的阻容值是原始手册中提供的。图(b)是简化后的复位电路,图(c)在图(a)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二极管D,有助于电容C的快速放电,为下一次上电复位延时做准备。在经历了一系列延时之后,单片机才开始按照时钟源的工作频率,进入到正常的程序运行状态。
复位电路由按键复位和上电复位两部分组成。
(1)上电复位:STC89系列单片及为高电平复位,通常在复位引脚RST上连接一个电容到VCC,再连接一个电阻到GND,由此形成一个RC充放电回路保证单片机在上电时RST脚上有足够时间的高电平进行复位,随后回归到低电平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个电阻和电容的典型值为10K和10uF。
(2)按键复位:按键复位就是在复位电容上并联一个开关,当开关按下时电容被放电、RST也被拉到高电平,而且由于电容的充电,会保持一段时间的高电平来使单片机复位。
单片机上电复位电路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复位电路适用于高电平复位还是低电平复位?
(2) 试述复位原理,画出上电时Vc的波形;
(3) 试述二极管D的作用。
图3 RC复位电路
答案:(1)低电平复位。
(2)在图3中,CPU上电时,但由于电容C两端的电压VC不能突变,因此VC保持低电平。但随着电容C的充电,VC不断上升,上升曲线如图4所示。只要选择合适的R和C,VC就可以在CPU复位电压以下持续足够的时间使CPU复位。复位之后,VC上升至电源电压,CPU开始正常工作。相当于在CPU上电时,自动产生了一个一定宽度的低电平脉冲信号,使CPU复位。
图4 RC充放电曲线
(3) 当电源电压消失时,二极管D为电容C提供一个迅速放电的回路,使/RESET端迅速回零,以便下次上电时CPU能可靠复位。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如果CPU的复位电路设计得不合理将会导致CPU严重死机,并且影响与CPU有关的外围器件的稳定性,比如存储器上电丢失数据。
(1)复位电路原理图:
(2)原理:
复位条件:RST引脚高电平(大于1.5v)时间大于0.1s后复位
两种复位的原理:
a:开机时复位原理
单片机接上电源后,电容会开始充电,两边的电压会从0v上升到5v,同时电阻两边的电压(RST引脚电压)会从5v下降到0v。电容两边电压从0v上升到3.5v(电源电压的0.7倍)所用的时间为10k*10uF=0.1s,在这0.1s内引脚为高电平,之后就会一直是低电平。开机因为满足复位条件,所以单片机复位。
b:复位按钮复位
假如按住复位按钮的时间是0.1s,则电容两边电压会从5v下降到1.5v。之后因为按钮松开段路,电容又从1.5v上升到5v。只要电容电压小于3.5v,RST引脚便是高电平,所以理论上只要开关闭合0.1s,就足够使单片机复位了。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