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经常听别人讲,加个试试看,加个下拉电阻试试看,是不是还在疑惑上下拉电阻是什么,该怎么用,什么时候用,有什么用途? 1.什么是上下拉电阻 ...
2024-03-16 256 单片机
AT89S51的复位是由外部的复位电路实现的。AT89S51片内复位电路结构如图2-17所示。
复位引脚RST通过一个施密特触发器与复位电路相连,施密特触发器用来抑制噪声,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电平由复位电路采样一次,然后才能得到内部复位操作所需要的信号。
复位电路通常采用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钮复位两种方式。
最简单的上电自动复位电路如图2-18所示。对于CMOS型单片机,由于在RST引脚内部有一个下拉电阻,故可将电阻R去掉,而将电容C选为10 μF。
上电自动复位是通过外部复位电路给电容C充电加至RST引脚一个短的高电平信号,此信号随着VCC对电容C的充电过程而逐渐回落,即RST引脚上的高电平持续时间取决于电容C的充电时间。因此为保证系统能可靠地复位,RST引脚上的高电平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除了上电复位外,有时还需要按键手动复位。按键手动复位有电平和脉冲两种方式。
按键手动电平复位是通过RST端经电阻与电源Vcc接通来实现,具体电路如图2-19所示。当时钟频率选用6 MHz时,C的典型取值为10μF,R取值为2kΩ。
脉冲复位是利用RC微分电路产生的正脉冲来实现的,脉冲复位电路如图2-20所示。图中的阻容参数适于6 MHz时钟。
图2-21所示电路能输出高、低两种电平的复位控制信号,以适应外围I/O接口芯片所要求的不同复位电平信号。图2-21中,74LS122为单稳电路。实验表明,电容C选择约为0.1μF较好。
在实际应用系统设计中,若有外部扩展的I/O接口电路也需初始复位,如果它们的复位端和AT89S51的复位端相连,复位电路中的R、C参数要受到影响,这时复位电路中的R、C参数要统一考虑,以保证可靠复位。如果AT89S51与外围I/O接口电路的复位电路和复位时间不完全一致,使单片机初始化程序不能正常运行,外围I/O接口电路的复位也可以不与AT89S51复位端相连,采用独立的上电复位电路。若RC上电复位电路接施密特电路输入端,施密特电路输出接AT89S51和外围电路复位端,则能使系统可靠地同步复位。一般来说,单片机的复位速度比外围I/O接口电路快些。为保证系统可靠复位,在初始化程序中应安排一定的复位延迟时间。
积分型上电复位
常用的上电或开关复位电路如图3所示。上电后,由于电容C3的充电和反相门的作用,使RST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当单片机已在运行当中时,按下复位键K后松开,也能使RST为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或开关复位的操作。
根据实际操作的经验,下面给出这种复位电路的电容、电阻参考值。
图3中:C:=1uF,Rl=lk,R2=10k
专用芯片复位电路
上电复位电路 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是启动单片机开始工作。但在电源上电以及在正常工作时电压异常或干扰时,电源会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为单片机工作的稳定性可能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电源上电时延时输出给芯片输出一复位信号。上复位电路另一个作用是,*正常工作时电源电压。若电源有异常则会进行强制复位。复位输出脚输出低电平需要持续三个(12/fc s)或者更多的指令周期,复位程序开始初始化芯片内部的初始状态。等待接受输入信号(若如遥控器的信号等)。
上电复位电路原理分析
5V电源通过MC34064的2脚输入,1脚便可输出一个上升沿,触发芯片的复位脚。电解电容C13是调节复位延时时间的。当电源关断时,电解电容C13上的残留电荷通过D13和MC34064内部电路构成回路,释放掉电荷。以备下次复位启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