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通道射频遥控器采用 CC2500 射频收发器模块和 microchip 的 PIC16F1847 微控制器设计。发射器配有 6 个轻触开关、4 个...
电源电路中的下垂法实现均流的控制电路图
工作原理:上图为采用下垂法实现均流的控制电路。图中凡为模块k(k=1,2,…,n)的电流检测电阻,用检测到的电流信号,通过电流放大器以后得到电流放大器的输出信号Uik,Uik与模块k的输出反馈电压Uf综合(即加杈相加),而后再与基准电压Ur进行比较,由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控制信号Ue、由Ue去调节PWM控制器,从而就可以自动地调节模块的输出电压。例如,当模块k的输出电流Iok增大时,相应的Uik上升,Ue下降,使模块乃的输出电压下降,输出电流随之减小,实现了近似的均流。
在实际的转换器并联工作时,还要调整(或由器件参数的精度保证)模块的空载输出电压,使其尽可能的一致,以提高均流的效果。
下垂法是实现均流的最简单方法,它本质上是属于开环控制,因此均流性能较差,在小电流时性能更差,重载时均流性能要好一些。下垂法的主要缺点是:会使电压调整率下降;为了达到均流的目的,每个模块必须分别进行调整,使它们的外特性一致;对于额定功率不同的并联模块,就难以实现均流。
人为地增加模块输出与负载连接的电缆电阻,实质上也是一种用调节输出阻抗实现均流的方法。所以,有时候通过正确地配置电缆电阻,也可以使均流的性能得到改善,也提高了可靠性。反之,若电缆的电阻很小甚至可以忽略时,则当转换器的输出电压稍有变化时,电流的分配就会十分敏感,甚至会导致系统的动态稳定性下降。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许多的因素会影响电流分配的不均匀性,如元器件的容差,元器件的老化,物理条件的改变等,都可以使元器件的性能变化有差别。因此,在用下垂法近似实现了均流以后,并联系统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如果发生了上述的变化,则电流的分配就可能又不均匀了。根据有的文献分析,要达到10%的均流度,控制器件的参数精度必须高于0.1%。
由于用下垂法均流的并联系统的电压调整率较差,因此这一方法不适合应用在电压调整率要求较高(如小于3%)的系统中。
来源:BILL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