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接线图文章正文

温控电路中的温度控制器电路图二

接线图 2023年10月21日 10:55 214 admin

  本例介绍的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范围为5~95℃,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及科研方面的温度自动控制。

  电路王作原理

  该温度控制器电路由电源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基准电压电路、温度指示电路、电压比较放大电路和控制执行电路组成,如图所不。

温控电路中的温度控制器电路图二  第1张

  图 温度控制器电路

  电源电路由电源开关S、电源变压器T、整流桥堆UR、滤波电容器C1、C2、三端稳压集成电路IC2、限流电阻器RIO和电源指示发光二极管VL1组成。

  温度检测电路有晶体管式温度传感器V1、电阻器R1、电容器C3和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IC1(N1~N4)内部的N1组成。

  基准电压电路由电阻器R4、R5、R8、电位器RP1~RP3、稳压二极管VS和IC1内部的N4组成。

  温度指示电路由电阻器R2、R3、IC1内部的N2和电压表N组成。

  电压比较放大电路由IC1内部的N3和电阻器R6、R7组成。

  控制执行电路由电阻器R9、晶体管V2、继电器K、交流接触器KM、二极管VD和工作指示发光二极管VL2组成。

  接通电源开关S,交流220V电压经T降压、UR整流、C1滤波及IC2稳压后,为IC1、基准电压电路和控制执行电路提供+9V工作电压,同时将VL1点亮。

  +9V电压经R5限流、vs稳压后产生+6V左右的基准电压,一路经R4、RP1分压后为N2的正相输人端提供基准电压;另一路先经M缓冲放大,然后经RP2、RP3分压后,再经R8加至N4的正相输入端,作为N3的基准电压。

  VI发射结的电压降(Vbe)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上升时,V1的导通内阻变小,发射结的电压降也减小,使N1的输出电压降低,N2的输出电压升高,N4的输出电压则下降。

  PV用来指示V1检测的温度值(灵敏度为10mV/℃),若PV指示电压值为250mV,则表明温度为25℃。

  RP3用来设定控制温度值;RP2用来设定RP3的最大输出电压(调试时,调节RP2的阻值,使RP3的最大输出电压为tV):RP1用来设定N2正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调试时,调节RP1的阻值,使N2的正相输人端电压为530mV)。

  在VI检测到环境温度低于RP3的设定温度时,N3输出低电平(约0.65V),使V2饱和导通,K和KM通电吸合,VL2点亮,电热器EH通电工作,使环境温度缓慢上升。当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时,N3又输出低电平(约7.7V),使V2截止,K和KM释放,VL2熄灭,电电热器EH断电而停止加热。随后环境温度又缓慢下降,当温度降至RP3的设定温度时,K和KM又吸合,EH又通电加热。如此周而复始,使受控场所的温度恒定在设定温度附近。

  元器件选择

  R1~RIO均选用1/4W金属膜电阻器或碳膜电阻器,R2和R3的精度应为为±1%。

  RP1~RP3均选用线性电位器。

  C1和C2均选用耐压值为25V的铝电解电容器;C3选用独石电容器或涤纶电容器。

  YD选用1N4001或1N4007型硅整流二极管。

  VS选用1W、6V左右的硅稳压二极管,例如1N4735等型号。

  VL1和VL2均选用φ5mm的发光二极管,VL1为红色,VL2为绿色。

  UR选用1A、50V的整流桥堆,也可用4只1N4001桥接后代替。

  V1选用MTS-102型晶体管式温度传感器(也可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器代替);V2选用58550或3CG8550型硅PNP晶体管。

  IC1选用LM324型四运放集成电路;IC2选用7809型三端稳压集成电路。

  K选用JRX-13F型9V直流继电器。

  KM选用线圈电压为220V的交流接触器,其触头电流容量应根据EH的实际功率来选择。

  PV选用100mV的电压表。

  T选用3~5W、二次电压为12V的电源变压器。

  S选用5A、220V的交流电源开关。

  EH的功率应根据实际应用来选择。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标签: 温控电路 电路图

发表评论

接线图网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桂ICP备2022002688号-2 接线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作者QQ:36088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