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接线图文章正文

提高电网功能质量的抗干扰技术

接线图 2024年04月27日 09:18 94 admin

1 引言
随着电力电子(PE)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电能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电网中存在包括化工、冶金、煤矿及家用电器等大量非线性负荷与冲击负荷,尤其是大功率变流设备、晶闸管整流装置、电弧炉等负荷,导致电网中暂态冲击、无功功率、高次谐波及三相不平衡等问题日趋严重,对电网造成污染,增大能量损耗,劣化供电质量,不利于电力系统发、供、用电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特别是高次谐波的干扰,已构成当前电网中影响电能质量的一大“公害”。因此,解决电力系统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确保供电的质量,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课题。

2 高次谐波的危害及现代控制系统的要求
电力系统中三相交流发电机输出的电压,其波形基本为正弦波,即波形中近似无直流及高次谐波分量。就基波而言是对称分量,三相向量之和为零,对外不形成电磁场。但谐波电流分量则因三相向量之和不为零,能形成较强的磁场,对电网产生各种有害的影响。

2.1 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非线性负荷是谐波源,向电网注入整倍数于基波频率的谐波电流分量。这些谐波电流在电网上产生谐波压降,从而引起电网电压和电流的波形畸变,导致电能质量的劣化。

2.2 对配电网的影响
在有色金属导体中,基波电流的分布可近似认为在整个截面内是均匀的。通过谐波电流时,由于集肤效应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薄层,增大了谐波电流回路的电阻,使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导致电网的功率损耗和能量损耗加大。高次谐波还可能使电力系统发生电压谐振,从而在线路上引起高电压,有可能击穿线路设备的绝缘。

2.3 对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影响
由于设备实际的功率因数小于设备在理想条件下的功率因数,故高次谐波增加了用电设备消耗的功率,降低了系统的功率因数。

2.4 变频调速系统的要求
变频调速传动系统的变频器,因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而成为交流传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变频器的整流桥对电网来说是非线性负荷,其逆变器又大多采用PWM技术,当工作于开关模式并作高速切换时会产生大量的耦合性噪声,EMI严重,致使变频器运行于恶劣的电磁环境,其输入和输出侧的电压、电流含较多的高次谐波。故变频器运行时既要防止外界干扰它,又要防止它干扰外界,即实现所谓的电磁兼容性(EMC)。

2.5 现代交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要求
随着新的PE变换器拓扑结构的不断涌现,要求的计算量和控制功能大幅度增加。随着PE装置高压大容量化的发展,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技术的应用将愈益广泛。然而,PE系统和电机控制系统的电磁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且因运行频率很高,DSP的抗干扰能力通常比微处理器更弱。因此,提高DSP及周边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对于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密切相关,电网的“净化”是现代PE系统及交流电机控制系统发展应用的重要前提。

3 抑制高次谐波的主要指标

3.1 加装交流滤波装置(无源滤波器)
在配电系统中,传统的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方法是将无源电力滤波器与需补偿的非线性负荷并联,为谐波提供一个低阻通路的同时,也提供负载所需的无功功率,这是最常见和实用的方法。该装置利用电感和电容器贮能元件。根据谐振原理,通过滤波电路对需要消除的高次谐波进行调谐,使之发生谐振。以便其在谐振时得到阻抗最小的特性,有效消除指定次数的谐波,并在谐波源附件就地吸收谐波电流,从而不使其注入电网中去。该装置的优点是投资少、效率高、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及维护方便,运行费用也低,不但起到滤波作用,还能进行无功补偿。因此,无源滤波器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抑制谐波及无功补偿的重要手段。但该方法的补偿特性受电网阻抗、频率和运行工况的影响,只能起到对某几次固定频率谐波的抑制效果,而很可能对其它次谐波有放大作用,使滤波器过载甚至烧毁。另外,LC滤波电路会因系统阻抗参数变化而产生与系统并联谐振问题,影响和后果严重。

3.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应用
APF是一种新型可动态抑制谐波的PE装置。其滤波方式为:先从补偿对象中检测出谐波电流,再利用可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补偿装置)向电网注入与谐波源谐波分量(I或U)幅值相等、相位相反的谐波分量(I或U),使电源的总谐波为零,达到实时补偿谐波的目的。经经验证明,APF是抑制谐波和补偿无功的理想和灵活的可行方案,下面予以重点介绍。

4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
APF是抑制电网谐波和补偿无功功率、改善电网供电质量的最有效PE装置。大多数APF拓扑均利用电压源逆变器,并通常以电容器作为贮能器件如图1所示。以适当选通可控的功率半导体开关,把直流电压变换成交流电压。虽然,为合成交流电压能施加每半周的单脉冲,但对大部分应用中要求的动态性能,今天普遍采用的是脉宽调制(PWM)。

提高电网功能质量的抗干扰技术  第1张[3][4]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出处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出处,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发表评论

接线图网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桂ICP备2022002688号-2 接线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作者QQ:360888349